蘭州藝人逐夢“敦煌花道” 引民眾體驗“慢生活”
2019-03-19 17:12:40
admin
受師傅的影響,鄭藝對敦煌,對敦煌壁畫亦有“放不下、拋不掉”的情愫。“敦煌就是我們的寶藏。”鄭藝說,現在有專門研究敦煌舞蹈、音樂、服飾的人和機構,“敦煌花道”還沒有人做,結合自己研究東方花道之便,她提出了研究“敦煌花道”,并延伸推廣的想法。
“水月觀音的圖上有兩個插花作品,分別是瓶花和盤花,敦煌壁畫中不乏這樣例子。”鄭藝說,去年年底,她和許多“同道人”成立了敦煌插花研究機構,并和敦煌研究院、蘭州大學研究敦煌壁畫的教授多次接洽交流,準備從今年開始著手收集壁畫資料,“先模仿敦煌壁畫模式,然后創新,再借助明年的敦煌文博會向外推廣。”
花道起源于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,是“活植物花材”造型的藝術,傳到日本后產生各種流派,并成為修養身心的重要環節。而后,國內也不斷有人研習并創中國傳統花道。中國、日本花道并稱為東方花道。
“坐姿端莊、面露微笑”因從17歲起就潛心研修花道,已近30年,鄭藝看上去從容優雅。花道讓她“練就”了平和從容的心態,變得不驕不躁,包容心很強。于是,她開課引導當下煩躁、焦慮,物質豐裕、精神缺失的人們學習,。
隨著經濟的繁榮,吃飽喝足之余,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。越來越多的人在節奏快速的“快都市”里,尋覓能使內心安靜、暫離喧囂的“慢生活”。
和往常一樣,在蘭州一家私企上班的張麗萍走進花道教室,花香撲鼻,琴聲飄然入耳。于她而言,花道教室的門就像一條隔離帶,能將生活、工作的壓力“拒之門外”。而門內,她可邊聽輕音樂,邊感受花“微笑的表情”,享受慢生活。
“將花慢慢旋轉,直到能體現花‘向陽的姿態’和‘微笑的表情’。”鄭藝端坐在凳子上,開始跟“徒弟們”講解花道的入門知識,而后通過選材、修枝、排位等多道工序,將幾支雜亂無序的花束“變成”有層次、有生命力的藝術品。
鄭藝坦言,現在“拜師問道”的人越來越多,她的“徒弟”中還有不少男性,“我覺得就是時間到這個節點上了,經濟很繁榮了,人的精神上產生了追求,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心靈得到滿足和滋養”。
正值而立之年的孫偉是花道的男“徒弟”之一,他每個周末都抽出一定時間,或一個人,或帶家人同來學習,“既能充實自己,又能增進家人間的感情,何樂而不為?”
蘭州“90后”姑娘劉瑤體驗過一次花道教學后直呼喜歡。她說,比起喝酒、唱歌等娛樂方式,聽古箏、修花道更能提高她的審美和情操。聽聞鄭老師2018年底提出研究“敦煌花道”,一向喜愛敦煌文化的她更是喜不自勝,十分期待。
源自:中國新聞網 編輯:楊娜